全国第一届小微型光谱仪器及应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2025年10月18日-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一届小微型光谱仪器及应用学术会议成功举办。逾300名参会代表齐聚北京,囊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的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小型光谱仪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全国第一届小微型光谱仪器及应用学术会议现场
近年来,在软硬件快速发展的加持下,小型光谱仪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由于便携性、易用性、可集成性等优势,小型光谱仪给科学研究、现场分析、野外研究和日常监测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微加工技术、微机电系统、以及新型滤光技术、新型光学材料等的不断发展,小型光谱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光谱仪器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型光谱仪的不断涌现,在诸多领域展现了更多极具前景的、创新型的应用场景,同时也给整个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了全面展现小型光谱仪器技术和应用成果,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特别是小型光谱仪器的发展与进步,本届大会应运而生。
会议伊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CEO赵鑫分别为大会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褚小立主持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褚小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 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阐述了搭建这一技术交流平台的核心初衷与行业意义。袁洪福指出,本次会议旨在为小微型光谱仪器技术发展搭建跨行业、专业化的交流平台。他强调,平台的筹建源于“当代社会发展对技术的迫切需求”,长期以来国内外缺乏针对小微型光谱仪器全产业链(涵盖元器件制造、仪器研发、算法研究、应用落地等)的深度交流机制,而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对这一空白的填补,标志着行业协作进入新阶段。他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小微型光谱仪器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其在芯片集成度提升(如“片上实验室”)、柔性可穿戴设备开发、AI自适应算法优化等方向将实现突破,有望成为“现场物质分析的核心工具”。他期望与会学者、厂商通过本次会议分享最新技术成果,深化跨领域交流,并预祝大会“成为小微型光谱仪器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中“收获满满”。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CEO赵鑫 致辞
本次“全国第一届”小微型光谱仪器专题会议不仅是行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新起点,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桥梁;小微型光谱仪器作为光谱技术从“实验室殿堂”迈向“场景化应用”的关键跨越,凭借“小巧便携、高效精准”的优势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科学研究的“轻骑兵”,近年来在微加工、微机电系统技术突破及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下实现性能精度与智能化高效化的双重提升。本届会议将围绕近红外、拉曼等多技术方向探讨最新成果,兼顾理论洞见与实践经验,助力技术落地与需求对接,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加速小微型光谱仪器产业化进程,共同书写产业新篇章。
本次会议为期两日,全方位呈现了丰富多元的内容矩阵:会议共计安排了39场学术报告,1场新书首发仪式、1场新品发布会。
大会现场,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便携式光谱仪器及其应用》丛书首发仪式隆重举行!丛书责任编辑,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与环境出版分社副社长傅聪智,作者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辉华,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肖雪,无锡迅杰光远技术总监兰树明上台揭幕。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与环境出版分社副社长傅聪智为丛书首发仪式致辞。

《便携式光谱仪器及其应用》丛书首发仪式
从左至右: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与环境出版分社副社长傅聪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辉华、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肖雪、无锡迅杰光远技术总监兰树明。

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与环境出版分社副社长傅聪智为丛书首发仪式致辞
傅聪智以《好书要让更多人看到》为主题展开分享。携式光谱仪器作为小微型光谱技术领域的核心装备,重建实时现场、便捷高效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诸多关键领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相关领域一直缺乏一套系统,全面涵盖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的权威著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基于此背景,该套丛书应运而生。

据悉,该套丛书用160万字的篇幅全景呈现便携式光谱仪器的核心技术研发考量、性能优化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无论是从事相关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还是一线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亦或是高校相关的师生,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可以说是仪器研发工程师的实用工具书,应用领域从业者的技术选型指南。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为我国小微型光谱仪器领域搭建起一座连接国际前沿技术与国内实践应用的桥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期两日的报告环节由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江苏大学陈斌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杨增玲教授、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李华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主持,共有40余位来自光谱分析领域的专家进行精彩的报告分享。

主持人: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左)、江苏大学陈斌教授(中)、中国农业大学杨增玲教授(右)

主持人: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李华教授(左)、暨南大学潘涛教授(中)、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右)
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11个特邀报告,分别由四川大学段忆翔教授、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李华教授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福生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王少伟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朱亦鸣教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席广成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许廷发教授、江苏大学陈斌教授、中山大学余向阳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内容涵盖行业前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等多个方面。

报告嘉宾:段忆翔 教授 四川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人眼安全的手持式LIBS光谱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报告嘉宾:李华 教授 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
报告题目:《多模态光谱结合人工智能的含能材料快速表征技术及应用》

报告嘉宾:南开大学教授 邵学广
报告题目:《数据分析方法驱动的仪器设计》

报告嘉宾:电子科技大学李福生教授
报告题目:《小型智能化XRF分析仪器研制及产业化》

报告嘉宾:华东师范大学王少伟教授
报告题目:《微型光谱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报告嘉宾: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小型光谱仪器的云平台化数据处理与应用探索》

报告嘉宾:上海理工大学朱亦鸣教授
报告题目:《太赫兹微痕量检测技术》

报告嘉宾: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席广成研究员
报告题目:《准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发现和应用》

报告嘉宾:北京理工大学许廷发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生态环境的智能全光谱监测设备及应用》

报告嘉宾:江苏大学陈斌教授
报告题目:《Al技术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展望与对策》

报告嘉宾:中山大学余向阳教授
报告题目:《毫米级行程MEMS-FT微型傅里叶光谱仪的研发》
为了更深入的进行学术交流,组委会设置了各类小微型光谱技术口头报告,近30位专家及仪器厂商代表分享了各自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包括:西南大学陈嘉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楷旋副研究员、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算法总工江苏、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吴梅高级工程师、安徽大学鲁逸林讲师、上海交通大学黄梅珍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预聘助理教授黄启燊、华东交通大学孙旭东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祖文川研究员、宁夏大学张仲雄副教授、精谱科技(郑州)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季、海洋光学中国区科研销售经理张昊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牟涛涛教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战略发展总监张小师、中国农业大学杨增玲教授、宁夏大学王松磊教授、江苏科技大学颜辉教授、西北大学张天龙副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成小林研究馆员、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润涛、华南师范大学黄静特聘副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教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延、泽天春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张建清等。


报告嘉宾一览
本届会议也为青年才俊搭建了宝贵的学术展示平台,鼓励青年学者积极交流创新思想,分享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精彩汇报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创新思维,也充分体现了学术传承的蓬勃活力,为会议注入了新鲜的学术气息。

青年报告一览
在本届会议中,与会者围绕小微型光谱技术的前沿研究、仪器开发与行业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创新能力。展望未来,随着微加工工艺、新型光学材料及数字化技术的持续迭代,小微型光谱仪器将进一步向“更小体积、更高性能、更低成本”迈进,其应用边界也将从科研领域向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民生场景深度延伸。这场汇聚创新力量的盛会,不仅为行业注入了发展信心,更预示着小微型光谱仪器正从“技术探索”加速迈向“规模应用”的黄金时代,未来有望成为推动分析检测领域智能化、便携化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愿本次会议所激发的思想火花,能够照亮小微型光谱技术未来的发展道路,推动光谱技术在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生命科学、农业食品等更多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